——关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思考
熊莉
一、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地位与作用。
6月30日 至 7月1日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这是建国六十年来第一次召开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会议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由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个部门联合召开。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为会议做出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周济,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赵东花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主持。全国相关部门领导4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印发了《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3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这次由六个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第一次,规格高,规模大,要求高,意义重大。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给会议致信,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刘延东明确指出:要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这为我们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立足竞争性、现实性、适应性。
(二)教育部周济部长作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他在讲话中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三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周济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德艺双馨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要坚持“三个原则”,即:要坚持和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他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把握中等职业学生特点中来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工作
重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武有技能大赛,文有文明风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定不渝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始终把“育人”放在核心位置,把德育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坚强思想道德教育。在这里,要明确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我们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二是全力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广泛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四是普遍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五是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六是有效进行教真育爱的“三生教育”。要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坚持知与行相统一,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方式和方法。
(二)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三个作用”:一是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各门课程。二是要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民族团结好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教育。三是发挥实训实习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加强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四项工作”:一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三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树立正确择业观,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四是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报国、服务社会。
三、带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素质和文明习惯。(亲情管理、成功教育)
温总理在第24个教师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语重心长地谈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周济部长充满爱心地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爱就更没有德育,没有责任就更做不好德育”,言简意赅。每一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凝聚着党的要求,承载着国家的需要,牵系着家长的期盼,纯化着社会的风尚。我们一定要按照《意见》、《大纲》的要求,按照温总理和周济部长谆谆教导,带着深厚的感情,以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做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要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德育课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人生经验储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就要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到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贯彻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课题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和其他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积极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大力推动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
(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第一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第二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第三要勤奋钻研,终身学习;第四要善于用心,引领学生。要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特别强调班主任队伍建设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强调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支部”的目标。
四、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客观分析我校道德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思考)
从实际情况看,那些社会声誉高,学生愿意上,毕业生广受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德育工作做得实,做得到位,做得好的学校。
按照德育三围绕的工作架构,重点德育服务就业。
“企业”要的人是什么标准,那就是我们学校培养的合格学生的最低标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规定,就是学校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最低要求;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就是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最低标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岗位的聘用标准,就是学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努力方向。所以,脱离企业的德育很难培养出企业满意的学生,企业不满意,学生就难就业,不能就业,何谈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可见职业学校的德育必须在“企业”的氛围当中培养学生,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合格的现代职业人。
(一)抓早,开展新生职业意识教育。新生入学,刚经历了中考的挫折,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了职业学习,心理彷徨、无奈,对选择的专业所知不多,这时候必须及时引导他们转变失败的心态:读不了普通高中不代表自己无用,上职校照样能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是开展入学职业指导心理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二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感受企业的氛围与文化,增强对企业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的认识;三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有关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学生逐步养成日常行为规范,为今后工作打基础;四是组织学生参加军训,转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上述措施,引导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新树立信心与希望,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开始有初期的期望,并开始感受到企业的气息。
二是抓长远,坚持开展融入职业指导的德育过程。一是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全面渗透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三是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模拟创业、举办创业有成者的典型案例教学和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四是开展企业特色的“早训”课。结合职业指导,结合各行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礼仪规范、服务规范以及企业最基本的技术技能要求来开展“早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各班到企业见习一至两次,让学生亲临企业,感受企业的文化与管理要求,体会工作的艰辛与服务要求等。
三是抓实,树立学生社会竞争意识。采取三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一是活动中争一争。学校应大力开展团体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众志成城的决心。增强竞争意识,使他们懂得了团结同学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二是学习中争一争。应当更加重视技能型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在坚持完善奖学金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技能优秀学生评选工作,对专业科目成绩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激励学生学好专业,并适时组织学生优秀作品赴外参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三是工作中争一争。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各项工作中亲力亲为,培养工作的实效性和执行力,为今后在企业的工作夯实基础。
四是抓质,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教育,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咨询师资力量,整合现有资源,齐抓共管。一是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注入更多的职业元素,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二是将心理干预手段融于学校的日常管理。重点针对在日常管理中违规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在教育学生认识错误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违规后处理,提高抗挫折能力;三是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设计接近学生负荷的活动,引导完成,提高抗挫折能力。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校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南湖路特1号 招生热线:027-87389752
学校网址:http://www.zyrokgq.cn/ 鄂ICP备10008486号-2 公安部备案号:42011102001531 技术支持:火神信息
Copyright ?2016-2024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