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原来形成的教育机制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中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目前,计算机人才与需求是供大于求,但是计算机专门人才却严重紧缺,中等职业学校应依据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设置相关的、实用的课程,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社会需求、教师、学生。
一、影响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方面
1.社会需求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都呈金字塔结构,就拿我们常见的教育行业来说吧,即需要默默无闻的后勤工作者,也需要知识渊博的教授,计算机行业也是这样,虽然计算机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短,但合理成熟人才层次化即将建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以及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视觉和高瞻远瞩的姿态预感这一行业的巨大变化,因此计算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要根据学校的环境在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金字塔结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形成专业特色,形成良好的循环。
2.学校与教师
计算机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基础,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随时面临着滞后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而且各种借助计算机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出现,对计算机教师要求不仅能在知识层面上能独当一面,而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计算机教学专业知识面开阔,更新迅速,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才能更好的了解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定位,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社会特别是学校周边环境下的计算机相关行业和校企合作企业的新技术应用和对人才的要求,培养教师的职业敏锐感;并根据现有教师的教学范围和水平划分专业课程,以专业课程为单位进行校企合作企业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软件的能力,以此提高整个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这也是进行教师教学储备的方式和手段,在需要时,能很快地开出新课。
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所需学生的地方,也为教师的再培训提供了大的环境。学校应重视计算机教师的再学习,鼓励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利用有效的时间进行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或者合作开发,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课件,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研讨会,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
3.学生
当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时候,他们带着自己的兴趣或者说带着家长的意愿和期望来选择专业,学生都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不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以后他们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三年后他们就业的实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目标学习,这样的学习热情将会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支柱。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当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后,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的评估进入专业科目的学习,专业课的教学以企业原有的项目和案例训练和实训为特色,实现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定期让学生参观校企合作企业,并聘请企业相应工作职务的工作人员到校讲课。
以项目、实训、论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计算机职业技能,不仅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三个方面——社会需求、教师、学生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从社会需求开始的一个良性循环,其关系如图所示:
社会需求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提供定位的方向,有助于专业课程设置、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了无限的源泉和环境,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活力,于是计算机教师有目的而学,有目的而教,计算机教师因社会需求而实现了教师价值。
计算机教师在充足的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价值即对学生的指导,教师也是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媒介或中介,将社会需求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起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作用。
社会需求为提供就业的信息和技能需求,也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场所和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原动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社会需求的产品。
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共同社会服务。
葛明珠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校址: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南湖路特1号 招生热线:027-87389752
学校网址:http://www.zyrokgq.cn/ 鄂ICP备10008486号-2 公安部备案号:42011102001531 技术支持:火神信息
Copyright ?2016-2024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版权所有